新冠肺炎對經濟造成極大衝擊,許多商家生意一落千丈,老闆員工同時面臨失業。最近我聽到太多民眾生活陷入困境的苦況,讓我想起十二年前,我們決定發放消費券時,我內心的憂慮和對策。
2008年9月全球金融海嘯來襲,對臺灣帶來緊縮效應。為了活絡景氣,我與行政院長劉兆玄決定發放每人3600元的消費券。結果證明,消費券確實能帶來買氣,刺激消費,普遍受到民眾歡迎,為久旱的商家帶來及時雨,有助景氣加速復甦。
這次新冠肺炎肆虐,許多專家預估,對經濟的傷害不但超過2008年金融海嘯,後續效應更直追1930年代的經濟大蕭條。與2008年不同的是,這次因為擔心病毒無孔不入,民眾不敢出門消費,以免群聚感染。因此,政府目前規劃在疫情緩和後推出的「振興抵用券」與「酷碰券」等,恐怕緩不濟急,也未必適用這次情況。
我呼籲政府,可參考目前美國、英國、日本、加拿大、韓國、澳洲、泰國、新加坡、香港、澳門、及以色列等國家或地區的作法,直接發放現金,讓民眾可以支應生活開銷。疫情警報遲遲未除,越來越多企業放無薪假,商家一間一間暫停營業甚至倒閉,越來越多民眾失業。政府若能發現金紓困,除了解決民眾燃眉之急,更可讓人民安心、社會放心,相信政府必能帶領大家渡過難關。
2009年發放消費券時,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就曾主張,政府應該直接發現金給民眾,才能快速有效紓困。這次疫情,更切合蔡總統當年擔任主席時的想法,幫助民眾度過一時的難關。目前立法院國民黨團已推出設有「排富機制」的現金紓困辦法,主張至少編列1000億元預算專款專用,直接發放現金補助受衝擊民眾。
這次新冠肺炎,不僅帶來健康威脅,也讓許多家庭經濟陷入困境,付不出房租,奶粉錢沒有著落。政府過去數月來積極防疫,民眾有目共睹,若能在紓困方面超前部署,直接挹注現金給民眾,相信更能獲得全民的掌聲。